文匯社評:大學管治現危機 遏止亂象不宜遲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前日公佈加強院校管治的報告,強調各院校校董會需要在維護院校自主、學術自由與向公眾負責之間取得良好平衡。報告建議,各院校校董會要通過監督風險管理,管控好影響校譽的風險等措施,加強對院校的管治。但是,一些反對派人士和傳媒卻故意曲解報告內容,聲稱特首委任校董損害了院校管治云云。這種與事實背道而馳的解釋,反映出反對派企圖迴避大學管治這一核心問題的本質,目的就是要把所謂的院校自主變成他們搞亂大學的護身符,繼續把大學變成他們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策源地。當前,教資會和大學當局應及時澄清及採取有效措施,落實教資會報告的有關建議,進一步強化及改善大學的管治,讓香港的大學風清氣正,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維護社會繁榮穩定的促進力量。
近年來,香港的一些大學校園可謂怪事多多、亂象叢生,有些甚至處於管治鬆弛、是非不清、黑白顛倒的狀態。有的大學嚴重泛政治化,教學科研鬆弛,導致國際排名下跌;少數高層管理人員不是專心於校務,而是到處飛來飛去,參加各種與校務無關活動;有的對學生管理軟弱無力兼無序,少數學生無心求學卻過分熱衷政治,動輒發起罷課及圍堵、衝擊行動,搞得大學校董會都不敢在校園內開會;更有少數教師拿學校給予的優厚薪津,卻不務正業、疏於教學,在校園內外大搞政治串連活動,為反中亂港勢力鳴鑼開道,充當走卒。奇怪的是,他們的言行卻未受到校方的任何警示和處分,高薪照拿不誤,有的還被推薦擬任更高的職位。此種亂象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校園亂象較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發動違法「佔中」的「三丑」之一、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他身為大學的副教授,不好好地在學校教書育人,反而熱衷校外的政治活動,他在前年秉承了西方反華勢力的意旨,發起了旨在搞亂香港社會、衝擊「一國兩制」的違法「佔中」行動。其間,他變成了一個「全職」的政客,利用大學校園的條件,煽動學生投身街頭違法行動,嚴重破壞了香港的法制和社會秩序。針對此種不正常的怪象,大學當局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到了「佔中」失敗,戴耀廷灰溜溜地回到學校時,院方還給他放有薪假期,讓他繼續不用授課而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謀劃捲土重來。最近,戴耀廷更是大肆散播搞亂中國從而實現「港獨」的謬論,涉嫌嚴重違憲違法。
無獨有偶。理工大學的專任教師鄭松泰也是一個英武的「戴耀廷式 」人物。他掛大學教師的頭銜,同時是激進本土派操控的多間媒體的節目主持人,更是極端激進的「熱血公民」的成員之一。鄭一直在參與煽動「港獨」等違法激進行動,積極策劃圍攻內地遊客,騷擾旺角等地區店舖等極端行動,其嚴重違法的行為不勝枚舉。
還有一些更為嚴重的事情:在一些大學裡,假如管理者想提振校綱,嚴明校紀,反而會被圍攻指責,大學高層也不敢出來主持公道,令到有心者徒呼奈何,仰天長嘯。今天的校園亂象,大學校長和其他管理者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反對派人士為了一己之私,不顧香港某些大學的校譽受到嚴重影響的事實,故意曲解教資會報告,聲稱特首委任校監有損大學管治。這不僅僅是有意歪曲,更是企圖轉移視線,藉所謂院校自主的名義,繼續把大學變成其為所欲為的獨立王國。但是,正如教資會報告指出的那樣,大學必須在院校自主和向公眾負責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尤其是香港的主要大學,都是由公帑資助的,以香港大學為例,每年政府撥款資助額數以十億計,這些都是香港納稅人的血汗錢。看到這些亂象,尤其是對香港未來一代產生的惡劣影響,社會大眾能不出來發聲和監督嗎?
許多社會人士和資深教育工作者紛紛指出,雖然院校自主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需要繼續維護和發揚光大。但是,目前大學是存在二者嚴重的失衡現象,自由有餘,管制不足,責任更無,反映出大學的管治潛藏深層次危機。總之,此種亂象一日不除,大學校園就難以平靜。
解決之道在何方?就是要強化和改善大學的管治水平。教資會報告明確指出: 「現代的大學管治制度如要取得成效,校長必須覺得管治組織成員在大學的策略決策過程中有所貢獻;另一方面,管治組織也必須覺得他們適時獲得所需的資料,讓他們能妥善履行職責。或會有人認為,管治組織既受託監督公帑運用,便必然須承擔應有責任,經常以機構管治的高標準做好管治工作。此外,他們須確保在履行職責時,顧及公營機構的正當操守:即無私、誠信、客觀、向公眾負責、開放、誠實和有領導能力。」
該報告從強化管治的角度,提出了從六個方面加強和改善校董會的管治能力和提高管治水平的建議。從管治的角度看,校董會就要肩負起引領方向、制訂規範、做好策略規劃、管控好風險尤其是校譽風險、定期檢討等工作。從管理的角度看,管理層就要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辦事,對於違反校規的行為,要敢抓敢管。對於違紀的教師和學生,都要一視同仁,按照校規給予適當的處分。這樣才能全面提升管治水平,真正令到大學發揮應有的效能,讓大學成為提升香港科研水平、拓展國際視野、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培養有用人才的重要園地。
【文匯網】